最新校園資訊

受疫情影響,幼稚園在停止面授課堂期間,需要運用其他模式讓兒童在家中學習。我們慶幸幼稚園業界擁有投入及專業的團隊,即使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仍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彼此扶持。大家憑着對幼兒教育的熱忱,發揮無限創意,設計富趣味的學習活動,並協同家長的力量,幫助兒童維持學習興趣和促進身心發展。

分類
家長園地

如何減低獎勵的副作用?

如何減低獎勵的副作用?

撰文:新領域潛能發展中心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有些家長對獎勵有以下的想法︰「原意是想讚賞孩子的良好表現,但現在獎品卻好像變成賄賂。」、「他變得功利,會以獎品之大小來計算自己努力的程度。」、「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孩子變得貪得無厭,曾經吸引他的獎品也缺乏原來的效果了,要提供更豐富的獎品,他才願意付出努力。」

其實,成人身處的商業社會,老闆亦會以獎品、獎金的方式表揚員工傑出的工作表現,鼓舞員工士氣。不少幼兒教學專家亦提出獎賞制度,以孩子喜歡的食物、玩具等,訓練並培養他們建立良好行為的習慣。獎勵已經成為我們慣常採用的方式,但是,家長的擔憂也並非空穴來風。究竟怎樣才能減低獎賞的副作用呢?

減低獎賞副作用的方法主要有兩大方向。其一是家長可改變獎品的種類,同時切忌以獎金鼓勵孩子,否則會讓孩子以金錢掛帥,事事以物質主義為大前題。家長給予的獎品可由一次性享用的如食物,慢慢轉變為可長期享用的禮物,例如具娛樂性的玩具、學術性的文具等,及至後來則可以心靈上獎賞,如家長給予獎狀、掌聲等較非物質的鼓勵。

其二,家長可根據以下三種準則慢慢減少給予獎勵的比例︰

1. 提升孩子完成家長預期行為的數量,才給予獎勵。

例:若家長期望孩子玩完玩具後把玩具收拾到玩具箱中,起初家長可能要給予貼紙鼓勵,孩子才願意收拾玩具;其後,孩子應自行將玩具放在玩具箱數次,家長才給予貼紙獎勵。

2. 根據孩子表現提升要求的標準,孩子完成較高難度的行為後,才給予獎勵。

例:最初只要求孩子把所有玩具放進箱中,便能給予貼紙鼓勵。然後可提升要求,孩子需把所有玩具放進箱中,並認真整理玩具,擺放妥當才能得到貼紙。

3. 當孩子心情輕鬆愉快或提出請求時,家長可在不提供獎品的前提下,向孩子提出要求。

例:孩子要求觀看自己喜愛的電視節目,家長提出孩子需把玩具收拾到玩具箱中,才讓他觀看電視。

透過這兩大原則,家長便能有計劃地淡化外在物質獎賞的功用,讓孩子內化完成良好行為背後的動力,漸漸減少對外在鼓勵的依賴,並使他們因內在獲得成功感作為他們學習動機的主要來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