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校園資訊

受疫情影響,幼稚園在停止面授課堂期間,需要運用其他模式讓兒童在家中學習。我們慶幸幼稚園業界擁有投入及專業的團隊,即使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仍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彼此扶持。大家憑着對幼兒教育的熱忱,發揮無限創意,設計富趣味的學習活動,並協同家長的力量,幫助兒童維持學習興趣和促進身心發展。

飲食習慣如何令孩子皮膚更健康?

飲食習慣如何令孩子皮膚更健康?

資料來源:註冊營養學家(公共衛生)(英國)吳珮瑜

很多小朋友有一些皮膚乾燥,甚至有濕疹問題。家長也會很努力幫助小朋友,尋找適合他們使用的保濕品或護膚品。其實除了外用的護膚品,我們也要留意小朋友的飲食,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多喝水,喝水要喝多少才足夠呢?

原來我們身體對水分的需求,其實深受天氣影響,例如天氣乾燥就需要多些水分、有小朋友的活動量及他流了多少汗。食物裡的水分也影響了他們對水的需求,如果小朋友在大概3至4個小時裡有一次小便,而小便是淺黃色的,也沒有明顯的尿味,大便也不會很硬,不會排便很辛苦,通常都代表水分足夠。

而2至5歲的幼兒一天,大概就需要4至5杯流質,當然是以水分為主是最好的。另外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奧米加3對維持細胞膜完整很重要,它可以阻隔了一些有害的物質,使皮膚比較濕潤及有彈性。如果有皮膚敏感或濕疹等問題,奧米加3脂肪酸更加可以幫助舒緩一些過激的免疫反應。

另外我們要避免一些食物,例如糖果、餅乾及白麵包這些精製的食物,多選擇一些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糙米及全麥麵包,這些對控制敏感情況很重要。當然還有抗氧化物質,包括常見的維他命A、C及E,其實這些在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或果仁中也會有維他命A、C及E,它亦是一些很好的抗氧化來源。

總結來說,要有健康的皮膚,除了要有足夠的水分,每個星期應該食兩次脂肪含量高的魚,例如三文魚或黃花魚,也可以用原味的果仁、水果等等,來代替一些餅乾、糖果作為小食,多吃不同種類的蔬果是比較理想的。

順帶一提,如果小朋友咀嚼能力還未發展良好,有機會進食果仁時怕他噎到,所以我們要找一些例如松子仁,這些比較小的果仁,也是一些可取的選擇。

資料來源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sliced-piece-black-rye-bread-on-2181599479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恐嚇式教育有效果嗎?

恐嚇式教育有效果嗎?

「如果你不好好吃飯,今天晚上就不讓你看電視。」在日常教養中,我們經常會以恐嚇形式教導小朋友,希望小朋友會聽話。但這種方法有用嗎?會帶來反效果嗎?

 有一次我乘小巴時,看到有個婆婆帶著兩個孫兒上小巴上到車兩個孫兒馬上坐到後排位置而婆婆就選擇坐近門口位置的單人位她一坐下後就馬上轉身跟兩個孫兒說「我告訴你馬上坐回我旁邊否則下車時就把你們兩個留在這裡」結果其中一個孫兒在後面大聲地叫。他在叫甚麼呢?「你每次都是這樣說的,我不信你。」在這件事裡我們可以知道,原來很多家長在教養上都習慣恐嚇小朋友。

資料來源:親職教育專家KenSir

例如是甚麼呢?「你不吃飯我就關電視」又或「你不快點做完功課,晚上就沒雪糕吃」等其實這些方式在教養時很多時候會造就了令小朋友慢慢不當一回事。如果家長經常用這種形式的方法令到小朋友逐漸長大後他就不會當作是一回事所以家長們必須切記我們要求小朋友做一些事情最好就是直接告訴他你想他怎麼做就可以了不需要在後面加插太多恐嚇要脅等成分

資料來源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family-concept-mother-rebuke-her-daughter-1346755169

小朋友有少少不滿就哭泣不停?

小朋友有少少不滿就哭泣不停?

小朋友有時候可能因為少少不滿,就會哭起來,家長可能已經用了很多不同的方法來安慰自己的小朋友,但他還是時不時便哭起來。這樣爸爸媽媽可能已經覺得很累,有一點無助和不知道怎麼辦,甚至覺得有一點煩擾。其實通常來說小朋友的哭泣,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因為他們的語言未可以豐富到講一件完整的事情、他自己的感受和一些的想法,所以他們在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沿用他們嬰兒時期,最直接或者最快會得到救助的一種方式來表達,就是哭泣。

 我們不要以為他們懂得行、懂得走和上了學,我們就需要和他講多一些道理。其實相反在幼兒期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和他們做多一些情感支援。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需求的五層次理論,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隨著小朋友的心智成熟,他們已經去到第三層的社會需求,亦即是愛和歸屬感。

 在這個時候他是需要感受,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並且他開始認識自己的情緒。所以在這一個階段如果父母可以協助他,幫他們能說一些情緒和想法。不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提升,他們的社會需求亦會得到滿足。

資料來源:家庭動力心理輔導員賴舜薇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close-little-kid-girl-crying-tearful-588155348

看到小朋友哭泣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這樣跟他說:「你很不開心似的,原來你不喜歡媽媽這麼惡跟你說話。「弟弟沒有問過你便拿了你的玩具玩,令你生氣。」如果你說中小朋友的心聲,其實很快會點一下頭和很快不會再哭起來,慢慢他們學識了這種表達方式,他們便不需要用哭泣來表達自己。

有一些家長可能便會問:「平日小朋友牙尖嘴利很會說話,但為何有些不開心,他們便說不出來?」其實這是情緒,對人理性思維的影響。假如我邀請你上台做一個演說,你現在是甚麼感覺?你可能會緊張甚至有一點害怕,如果我不給予時間你作準備,這樣可能你連一句說話也說不出。這樣你會看見大人都會受情緒的影響,更何況是小朋友。

所以在小朋友不開心的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放平和自己的心情,然後耐心觀察和分析他們哭泣的原因。再嘗試站在他們的立場,說出他們的想法和情緒,這樣小朋友便不會再哭泣。

資料來源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portrait-asian-mother-comforting-her-crying-611298578

分類
最新動態 最新動態 最新動態

4月校內活動

3月校內活動

分類
家長園地

家長教育講座「出手與放手–談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之道」

家長教育講座
「出手與放手–談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之道」

教育局委託香港教育大學根據教育局的幼稚園階段的家長教育課程架構,舉辦一系列全港性的家長教育講座。最新舉辦的講座題目為「出手與放手–談培養幼兒自理能力之道」,旨在協助家長了解不同年齡幼兒所能掌握的自理能力及如何有效幫助孩子學會有關能力。由於疫情關係,上述講座以錄影形式發布,並已上載教育局YouTube頻道供家長觀看(頻道內亦載有早前由香港教育大學舉辦的其他家長教育講座供家長觀看)。請幼稚園透過學校現有溝通渠道,如學校網頁/刊物、電子通訊媒體等將相關講座資料發放給家長,並鼓勵家長觀看。

根據教育局通函第18/2022號「一筆過家長教育津貼」,我們鼓勵幼稚園成立「家長園地」專頁,分享家長教育資訊,並建立正向家長教育的文化。務請學校把講座播放連結及教育局「幼稚園階段家長教育資訊」連結上載於學校的「家長園地」專頁或學校網頁內的其他合適位置(如尚未設有「家長園地」專頁),以便更有效向家長提供不同的家長教育資源。

講座的播放連結:

相關簡報、家長錦囊及其他家長教育資訊等資料,可瀏覽教育局「幼稚園階段家長教育資訊」網頁(路徑:學生及家長相關 > 家長相關 > 幼稚園階段家長教育資訊):

https://www.edb.gov.hk/tc/student-parents/parents-related/parent-info/index.html

教育局

幼稚園行政二組

2月校內活動

分類
最新動態

1月校內活動

暫停面授課堂影響親子情緒
4個方法助孩子保持身心健康

system

新冠肺炎爆發第五波,政府再次宣布暫停面授課堂,小朋友重返校園遙遙無期。家長除了要處理子女的在線學習外,更要留意網課為小朋友帶來的情緒影響。而部分家長亦同時在家工作,一家人困在家中,磨擦驟生,親子情緒健康都大受影響。

近日有研究顯示,近25%小朋友達到臨床水平的焦慮和抑鬱,而因疫情劇減的戶外活動和社交聚會,正是其中一個兒童心理狀態變差的原因。我們了解到家長可能會對在家進行在線學習或在家工作的安排感到擔憂和困惑,希望以下的4個方法能給多家長們一個參考,了解如何應對網課帶來的問題及幫助孩子保持心理健康。

1. 建立常規設定:每天恆常時間表

家長們可以先在家中建立一些常規讓自己和子女暫時抽離工作和學習,放鬆一下。在建立常規時可以加入一些動態活動舒展身體,例如跳繩和兒童瑜伽。我們也可以加入遊戲以增加趣味和親子互動,例如一起唱歌、跳舞師砌積木等。通過建立常規設定,我們不僅可以在家中建立一個固定時間表,讓孩子們可以在學習以外,有固定活動,減少他們對網課的不安,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更了解孩子和增進親子關係。

2. 舉辦網上社交活動

網課的另一個問題是阻礙了孩子的社交發展。學校是讓孩子發展社交的媒介,除了結交新朋友,孩子也可以透過擔任不同角色去學習不同社交技巧。在網課期間,除了結交新朋友較以往困難,在禁止社交聚會的情況下孩子們也較難加深友誼。所以我們建議舉辦線上活動,例如線上生日派對及線上遊戲等來增加孩子們在之間的互動。適當的線上活動能補足因疫情而失去的互動,也能讓孩子們更容易在線上認識朋友及增進友誼,在網課期間互相支持及鼓勵。

跳繩和兒童瑜伽。我們也可以加入遊戲以增加趣味和親子互動,例如一起唱歌、跳舞師砌積木等。通過建立常規設定,我們不僅可以在家中建立一個固定時間表,讓孩子們可以在學習以外,有固定活動,減少他們對網課的不安,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更了解孩子和增進親子關係。


3. 加入家長靜觀互助小組

要孩子維持良好心理狀態,除了孩子自身,家長亦有很大影響。所以要協助孩子,家長們首先也要擁有健康心理狀態。家長不但可以透過互助小組相互支持,還可以分享不同靜觀教養技巧,用不同方法去協助孩子們應對網課安排。

其中一個靜觀教養練習是呼吸空間,孩子們在深呼吸的時候,可以引導他們去冷靜自己及用天氣去描述自己的情緒,家長可以透過天氣描述例如晴天、陰天及多雲等,去了解孩子的心情,恆常的練習也可以讓孩子的情緒更為穩定。家長們不僅可以透過互助小組分享自己育兒上的難處,也能汲取其他家長們的經驗和建議去幫助子女,及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互相扶持。


4. 在危難中的「機會」

在不能預測以及多變的環境中,人的成長總會遇到不同的挑戰與困難。我們希望下一代在溫室中長大如小花一般,還是像這一代的小孩子,成為暴風雨中的堅強小草呢?家長們可以透過靜觀的呼吸練習,在風雨中找到一份安穩,默想在這兩年的艱難時刻,孩子們最大得着與成長是甚麼呢?資訊科技的能力、自理能力、堅韌性(resilience) 及照顧弟妹的愛心等等。可能還有更多是我們沒有留意到的正面改變。

總括而言,家長們可以透過建立每天恆常時間表、組織線上活動,及加入家長靜觀互助小組等去幫助自己和孩子適應網課的安排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我們了解突如其來的網課安排讓家長和孩子們難以適應,但是孩子是有韌性的,只要我們作為家長提供足夠支持,改變一下心態,想一想在危難中孩子所得到的機會以及成長,即使在網課的情況下,我們相信孩子們也能茁壯成長。

責罵無助解決問題
愛的語言助家庭和諧幸福

system

撰文: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張偉菁校長

小朋友在家上學,媽媽也要在家工作,同時兼顧家務和照顧小孩,難免會覺得十分疲累。 媽媽走到客廳,看見小朋友灑滿一地的玩具,頓時感到憤怒,忍不住便責罵孩子。但其實家長可以使用「愛的語言」教導孩子,冷靜又有愛地解決問題。

筆者個人很欣賞一個嬰兒配方奶粉廣告。一開始時,一個 2、3 歲的小朋友在屋內走來走去,搬動很多不同類型的玩具到後花園的泥地上玩耍,過程中把泥土和碎石等帶進屋內,當然過程中少不了跌得滿地的玩具。媽媽看到後,臉色一沉,大戰似乎一觸即發。小朋友看見媽媽的臉色後,亦似乎意識到媽媽的怒氣。怎料鏡頭一轉,媽媽竟從背後取出一副「女飛賊」式的眼鏡,對孩子扮鬼臉。於是烏雲散盡,母女擁作一團,原本的低氣壓被笑聲爆破,藏身於窗簾後的爸爸也可放心繼續「嘆」他的咖啡了。

聰明的廣告創作人給我們上了一課:更糟的事情也可以有令人喜悅的解決辦法。

解決問題只取決於態度

媽媽們在甚麼時候對家人最不滿呢?不是在母親節收不到禮物,亦不是丈夫和孩子忘記了妳們的生日,更不是為家人預備飯餐 ─ 而是在辛辛苦苦忙完家務之後,家中的其他成員卻任意地把原本整齊的客廳弄得亂七八糟!大家有同感嗎?

假如以上的事情發生在妳的身上,妳會如何處理呢?大吵大鬧?還是罵孩子罵丈夫呢?

有一個母親在廚房裡忙了一個上午,午餐也準備好了。當她到客廳時,只見到滿地玩具。她先喝杯冷水,就對不足 3 歲的孩子說:「啊!滿地的玩具,都是你玩過的嗎?」孩子笑嘻嘻點頭。「媽媽做了很多家務,現在很累了,我需要你幫忙,把玩具收拾好,你可以幫媽媽這個忙嗎?」她說。孩子開開心心的開始收拾玩具了。

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這個媽媽用了一個很有效的策略去教導孩子,這策略就是「愛的語言」。她首先「觀察」情況,冷靜地了解問題,代替直接斷言是孩子把客廳弄亂。她再而說出自己當時的「感受」(媽媽很累了),然後她清楚坦白地表達她的「需要」(把玩具收拾好),最後以摯誠的態度表達出她的「請求」,所以孩子可以在她清楚的表達中收到準確的信息,知道如何配合母親,不需要胡亂猜測媽媽發怒的原因。

家庭幸福要刻意經營,家中每一個成員必須讓「愛」融入生活之中。愛包含忍耐,日常生活的溝通中,要冷靜觀察,要說出感受,要提出需要,更要表達請求。家人相處最忌互相指責猜疑,有期盼就要坦白表示,藉著上述4個要素,誠實地表達和關切地傾聽。家庭是一個「愛」的組合,「愛」這個字看似簡單,實則它千變萬化,隨時間而遷移。它如一顆種子,要相愛的人去灌溉、去栽培。孩子有時的確難教,但只要我們肯放下自己的成見,營造「愛的語言」這種非暴力的溝通方法,父母子女必定獲得和諧和幸福。